專家稱:自來水新國標難以如期修訂
日前發布的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報告指出,我國1.9億人的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,并且未來的環境壓力將繼續加大.同時,今年也是<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5年過渡期的第4年,距最遲實施期限2012年7月1日還有不到15個月的時間,但清華大學飲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長劉文君坦言,如期達標實為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務”。
另一方面,按照新國標,取樣大部分是水廠的出水水質,這并不等于老百姓家里用到的水質也同樣符合標準。從出廠到抵達居民家中,自來水還要經過漫長的管網,而目前入戶飲用水水質安全最大的問題,正是輸送過程中的二次污染問題。
自來水現狀:自來水管網用了30年
目前長沙市一些區域自來水供水管網還未全面更新改造,有的甚至是1980年代左右的老管子,到用戶家的水甚至會含有沙子和泥土,看不見的二次污染更不用說了,更有甚者,陳年老管存在破損,如遭遇停水,停電,水管內形成負壓而發生倒吸,破損處就會滲進地表的臟水和雜質,黑龍江依蘭水污染事件正也是這樣造成的,類似事故在其他城市也時有發生。
應付對策:凈水器推廣已普及
自來水終端水質已經引起了廣大市民的關注,長久以來:“煮沸”都是我們給水質安全設置的最后一道防線。但也有科學家認為,水經過煮沸,氧氣被蒸發,有益礦物質遇熱也會結成水垢沉入壺底,在日美國家,生飲冷水的生活習慣已形成,凈水器使用率達80%,但在中國,自來水水質低于發達國家標準,而凈水器使用率也不高,關于什么是水質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,老百姓已經慢慢意識和認知終端凈水產品,所謂著中國凈水器市場推廣瓶頸已基本突破。